2023-07-11 10:14:19 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http://ln.huatu.com/guojia/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阜阳国考职位表_国考公告。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阜阳国考职位表_国考公告
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暂未发布,2017-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那么考生知道公告发布之后多久会进行考试吗?华图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大家解答,一般国家公务员公告发布之后1个月左右时间会进行笔试。为了考生能够及时查看国家公务员考试详细,辽宁华图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如下:
2024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
公告 | 国考简章 | 国考职位表 | 国考报名时间 |
资讯 | 国考考试时间 | 国考报考指导 | 国考考试内容 |
资料 | 国考行测试题 | 国考申论试题 | 国考历年分数线 |
备考 | 笔试课程 | 网络课程 | 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笔试课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门图书>>>>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阜阳国考职位表_国考公告,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复合题)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 56—60 题。 我们的生活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塞满挤爆,常常来不及 消化,就被迫接收下 一个信息,这导致信息的传递处于无意识处理的状态,很多问题都来不及 深入思考。长期 下来,我们的大脑容易被既定的观念限制,看似精明却往 往漏洞百出。商家、推销员、诈骗集团等紧紧抓住这 一特点,巧妙操弄生 活中的各种信息,制造一个又一个骗局,我们则比想象中更容易落入圈套, 还认为自己做 出了正确的决策。 骗局的根源之一:其实我们活在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中。 当我们在看世界时,我们是真的 “直接”看到了世界,还是只是“间接” 看到了世界呢?很多人可能会认为我们当然是直 接看到了世界,但事实上, 我们只是间接看到了世界。我们的各种感觉和经验,完全是大脑解码后传 递给我们 的产物。当我们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或摸到东西时,我们真 正“接触”到的,只是大脑对这个 世界的“理解”。___①___我们所有的 知觉经验,完全是大脑的产物。大脑通过感官,把外在世界 的能量和信号 转变成电生理信号,这些电生理信号又被转化成知觉意识。我们所体验到 的,就是这些由大脑产 生的知觉意识。换言之,我们的知觉意识,完全是 大脑创造出来的知觉假象。由于是大脑模拟的虚拟现实,其 中就会有错误 或漏洞。这就是大脑容易受骗的第一个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二:各种思考捷径帮倒忙。 在演化 过程中,大脑竭尽所能地让这些模拟的知觉能够逼近真实世界,好 让我们可以顺利存活于世界之中,___②___ 但是,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野 性世界,大脑常常需要选择牺牲少许的“正确性”以换取“速度 ”,“思 考捷径”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方式。通过某些事先建 立好的预 设,大脑可以节省许多资源。___③___我们无论怎样使用意志去 穿透认知,都不可能改变大脑的想法。科学家 们把这种无法通过意志力进 行矫治的认知现象,称为“认知不可穿透性”。这种“认知不可穿 透性”, 正是大脑可能欺骗我们的一个重大原因。 骗局的根源之三: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洞。 大 脑容易受骗或出错的第三个原因,就是因为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出现漏 洞。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在被转化成知 觉意识之前,必须先经历一系列无 意识的信息处理过程。___④___比如突触释出神经传导物质,电子信号在 脊 鞘上跳跃等过程,这些完全不会出现在我们的意识层面。 大脑不让我们意识到这些庞杂的信息处理过程,其实 是有原因的。因为如 果把所有的信息处理过程全部呈现到意识中,我们将会被信息淹没。因此 大脑选择只让我 们意识到那些最重要的信息。但是,________________。 当我们无法意识到这些庞大的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时 ,这些会偷偷影响我 们行为的因素,就很容易成为被人利用的漏洞。
341. 下面这个段落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位置?
大脑预设人脸一定是凸出来的,不可能是凹进去的,这种类似的预设在“大 部分”状态下 都是恒定的,因此在深化过程中,它们已经被写入大脑的默认值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科学家制造出脸向内 凹的人脸模型,在人类的视觉与大脑解码系统中,我们看到的人脸模型仍然是凸出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42. 关于认知不可穿透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与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快捷计算方式有关
B. 是大脑创造出来的一种知觉假象
C. 发生在大脑中的电生理信号被转化成知觉意识之前
D. 意志力无法穿透的认知对象是相对不重要的信息
343. 填入文中最后一段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 任何选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B. 大脑的选择往往是无意识的
C. 大脑对重要性的判断可能出错
D. 信息的重要与否可能因时而异
344. 下列哪组词语能更好地解释为什么大脑容易受骗?
①无意识信息处理
②思考捷径
③意志力薄弱
④信息过载
⑤知觉假象
A. ②③④
B. ①②⑤
C. ②④⑤
D. ①③④
345.这篇文章意在说明:
A. 很多认知现象是无法通过意志力去矫治的
B. 大脑由于进化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认知结构
C. 大脑并不像我们想象得那般可靠与完美
D. 掌握大脑运转机制才能更好地应对骗局
341. 【解析】
第一步,判断给定文段意思。这段文字通过“人脸”的例子来说明人类的
大脑系统不会接受违反大脑默认值的设计。
第二步,对比选项。分析文章①②③④的前后语境。③前面的话题是“大
脑预设”,后面谈论的是“人类的设计无法改变大脑系统的认知”这个结
论,正是给定文段所论证的观点,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前后的话题均与所给文段的话题不一致。
342.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认知不可穿透性”出现在“骗局根源之二”这一部
分。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对应“就是大脑为了求快而建立的一种快捷计算
方式”,正确。B 项的“知觉假象”、C 项的“电生理信号”这两个话题都
不在“骗局根源之二”这一部分中,与认知不可穿透性无关,错误。D 项
“相对不重要”文章没有?及,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因此,选择 A 选项。
343.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横线前的转折词“但是”可知,
横线处应与转折前的内容相反。转折之前讲的是“大脑选择重要的信息会
给我们带来好处”。横线后是对前文的解释,讲的是“大脑没有选择的信息可能会对我们有 害”。由前后文语境可知,该空应体现“大脑没有选择
的信息可能会对我们有害”之意。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没有体现“对我们有害”。C 项:后文未论及对重要性判断出错的弊
端,无法与后文构成衔接。D 项:“因时而异”在前后语境都未?及。
344.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大脑容易受骗”出现在文章开头。根据后文可知,“大
脑容易受骗”的根源有三个:一是“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即“知觉假
象”;二是“各种思考捷径”;三是“无意识信息处理过程”。分别对应 ⑤
②①。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符合上述分析。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④:“信息过载”出现在第一段话中,属于“背景”。③:“意志力薄弱 ”
整个文章没有?及。
345.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第一段讲了“我们的大脑容易受骗”,后面的段落从
三个方面——“大脑创造的虚拟世界”“各种思考捷径”“无意 识信息处理
过程”来说明“大脑容易受骗”的原因。文章为“总—分”结构。 “总”的内容是“大脑容易受骗”,可以看出,大脑并不是像我们想象得那么完
美。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文章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和 B 项:“认知现象”和“认知结构”均为根源二中的内容,非重点。
D 项:文中谈的是“大脑受骗”,而不是“骗局”,话题不一致。
354. 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与中国人“逢年过节喜庆应该放鞭炮”的社会习俗是不一致的。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燃放烟花爆竹 是“辞旧迎新”是“热热闹闹过新年”的重要标志。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会有 “如果不放鞭炮,怎么算过年”这样的意识。所以许多人看到别人违反法规放鞭炮、点烟花,不仅不 鄙视他,而且还会觉得挺高兴,乐观其成,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
下列论断最符合上文观点的是:
A.在法律和社会风俗不一致时法律的实施效果不会太好
B.法律实施效果的好坏完全由法律本身所决定
C.凡是违反社会习惯的法律法规都应当被废除
D.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应当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355. 坦白地说,作为一个有着二十多年从业经验的记者,笔者深为自己完全看不出那个假报道的破绽而 ________,更为自己的同行里________有如此骗子而羞愧。填在横线上最恰当的词语是:
A.惊诧 竟
B.汗颜 尚
C.惊诧 尚
D.汗颜 竟
356. 中国的工业革命开始得相对较晚,其大部分效果在过去四十年中才显现出来。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 境关系的影响,发生得肯定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快,而且可能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强大。随着政治越来越稳定, 大规模的发展、生产、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已经改变了中国。
上述文字透露出来的潜在的信息是:
A.中国工业改革的效果在较长时间内才能显现出来
B.中国工业改革对中国的影响比其他任何地方都快
C.中国工业革命后政治越来越稳定
D.中国自然环境的发展前景和威胁
354.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
果”,符合原文。B 项对应文段第一句“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
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不是“完全由法律本身决定”,属
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C 项“凡是……被废除”过于绝对,属于偷换
语气,与原文不符。D 项对应“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
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而不是“制定时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 A 选项。
355. 【解析】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递进关联词“更”以及“更”后面的感 受“羞
愧”可知,第一空应该含“羞愧”之意,但比“羞愧”语义程度稍微轻一
点。A 项和 C 项“惊诧”指惊讶诧异,无关“羞愧”,不符合文意,排除 A
项和 C 项。B 项和 D 项“汗颜”指因羞惭而脸上出汗,泛指惭愧,能够体
现“羞愧”的含义且比它语义更轻,符合文意。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从业二十多年但完全看不出假报道的问题”
可知这是作者没想到的。再通过递进关联词“更”可知,第二空应填入一
个语义也表示“想不到”但程度更重的词。B 项“尚”指还、仍然,不符
合文意,排除 B 项。D 项“竟”指竟然,表示出乎意料、意料之外的事且
语义较重,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6.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到中国的工业革命起步晚,大部分效果很晚
才体现出来。接着论述了它对“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影响又快又强
大,最后对该影响进一步补充,指出工业革命大规模的发展给我国的生产、
消费、运输和废物处理等带来了挑战。由此可知,文段重在强调工业革命
给中国人与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发展前景”和“威胁”是对“影响”的同 义替
换。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和 C 项:文段的背景表述,非文段重点。B 项:表述片面,文段还强调了给中国发展带来的隐忧。
306. 现在新疆摘棉花都已经请不到人,人都跑到外地去了,这么大面积的棉花田怎么办?美国摘棉花靠 的全是机械,以色列摘西红柿也全是________,但我们的农业基本上都靠人。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智能化
B. 无人化
C. 机械化
D. 自动化
307. “这个电影不但我看过”作为前一个分句,它的后一个分句正确的是:
A. 其他电影我也看过
B. 其他同学也都看过
C. 而且还为它写过一篇影评
D. 这个电影的剧本我也看过
306.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以色列摘西红柿也全是________,但我们的农业
基本上都靠人”可知,空格与后文形成转折关系,该空要体现“不靠人”
的意思。
第二步,辨析选项。B 项“无人化”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智能化:指事物在网络、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所
具有的能动地满足人的各种需求的属性。机械化:指的是用机械来代替人
工劳动完成生产作业。自动化:指机器设备、系统或过程(生产、管理过
程)在没有人或较少人的直接参与下,按照人的要求,经过自动检测、信
息处理、分析判断、操纵控制,实现预期的目标的过程。
307.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前一个分句中“不但”表递进,后强调主体“我”的
行为,由此可知,后一个分句应是与“我”构成递进关系的主体的相似行
为,即除了“我”之外的其他人的相似行为。第二步,辨析选项。B 项主体为“其他同 学”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B 选项。
【拓展】
A 项、C 项和 D 项:主体分别为“其他电影”“影评”“剧本”,均 不符合语
境。
(编辑:辽宁华图_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