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0 10:08:03 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http://ln.huatu.com/guojia/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辽宁华图_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黑龙江省国考大纲在那个网站发布。更多2024年国家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国家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uojia/)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国家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黑龙江省国考大纲在那个网站发布
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目前暂未发布,最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均在10月发布,发布网站为:国家公务员局http://www.scs.gov.cn/,收藏查看。有想要考公务员的小伙伴们现在就可以备考国家公务员招考了,辽宁华图公务员考试网为您提供在哪看国家公务员公告以及职位表等相关信息。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建议保存链接,出公告查看)
点击查看: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建议保存链接,出职位表查看)
点击查看:202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建议保存链接,出大纲查看)
——推荐阅读——
考生通道——2024国家公务员历年分数线|历年试题|备考咨询
教材资料——2024国家公务员图书教材|时政热点|每日一练
辅导课程——2024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网校课程|领航礼包4.0
图书推荐: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4国家公务员考试文章:2024黑龙江省国考大纲在那个网站发布,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国考备考技巧
14. 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 提高税率
B. 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C. 降低税率
D. 缩减财政支出
15. 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国家宏观调控部门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 降低再贴现率
B. 降低央行基准利率
C. 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
D. 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16. 下列经济指标与衡量对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 赤字率——财政风险
B. 恩格尔系数——收入分配差距
C. 基尼系数——居民生活水平
D. 生产者物价指数——货币供应量
14.【答案】C
【解析】降低税率意味着企业负担减少、个人收入增加,有助于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有利
于扩大内需。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税率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所得要上缴给政府的税额增多,会抑制企业的生产和投资,
不利于扩大内需。
B 项: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在中央银行存放的一部
分资金。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意味着金融机构存放于央行的金额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
不利于扩大内需。
D 项:缩减财政支出意味着政府用于消费和投资的资金减少,不利于扩大内需。
915.【答案】D
【解析】通货膨胀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经
济现象。应对通货膨胀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央行应减少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存款准备金
是商业银行预留在央行的现金。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商业银行可支配的现金减少,其向市场
发放贷款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从而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货膨
胀。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
A 项:再贴现率是商业银行将其贴现的未到期的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
再贴现率降低意味着投放到流通领域的货币增多,会加剧通货膨胀。
B 项:利率降低会增加企业的贷款数额、促使居民取出存款进行消费,会加剧通货膨胀。
C 项: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会增加居民收入,使更多的货币流入市场,会加剧通货膨胀。
16.【答案】A
【解析】赤字率类似于个人消费的透支消费,指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衡量财
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
B 项: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常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越大,说明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越低,反之则说明一个国家居民生活水平越高。
C 项: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距,这个指数在 0 和 1 之间,数值越低,表
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则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不均匀。
D 项: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是用来衡量工业企业制造产品出厂价的变化情况的
指数。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两者不对应。
(复合题) ①研究农村,首要的问题是理解农村社会和农民阶层的生活状 态和行为特征。在这方面,农 村经济研究者必须________和参考社会学和 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 ②比如,在研究中国农村金 融的时候,如果不能深切了解中国农民和农村 的社会生活及其结构特征,就很难了解为什么农民会选择这种金 融组织形 式和融资方式,而拒斥另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和融资方式,就很难理解为什 么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领域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有些金融机构却负债累 累乃至于倒闭。 ③社会研究,包括农村研究的基本方式有调查研 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 和文献研究等。 ④调查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等。实 验研 究的构成要素包括实验组、控制组、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等。实地研究包 括参与观察、研究者的角色、投 入理解、扎根理论等。而文献研究则包括 内容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等。 ⑤这四种方法反映了不同的方法论倾向 :以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 究为代表的定量研究方式,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倾向;而 以 实地研究为代表的定性研究方法,则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倾向。 ⑥不同研究方式也分别被用于不同的 研究目的:调查研究最常被用于?述 一个大的总体的状况,以及探讨不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实验研究则主 要 被用于探索和证明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地研究则更多是在深入 理解社会现实,以及在?炼和建构理论方 面发挥作用;而文献研究常被用 于帮助研究者去探讨那些任何其他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无法达到的社会 现象和 问题。 ⑦可以说,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用途。应该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而不要局 限于某一种方法。 ⑧应该指 出的是,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方法论是居于 统帅地位的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想方法 和哲学基础。 ⑨具有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社会研究者,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 定量的文献研究的方式 ,以凸现研究的规范性、精确性和客观性。从建立 研究假设、数据资料收集、定量分析方法的运用,直到依据 结果的解释和 假设的检验,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严格按照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 而具有人文主义方法 论的学者,则更经常地采用实地研究的方式,以及定 性的研究方式,以凸现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和主观 性,在研究思路 上更多地依赖研究者的主观体悟,方法上更多地依赖研究者的参与和对情 景的分析。
346. 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探寻
B. 凭借
C. 追随
D. 借助
347. 关于“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的原因,
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A. 采用了适合当地农村的金融组织形式
B. 全面满足了农民急需的农业生产融资
C. 理解当地农村社会的结构方式
D. 懂得农民的日常社会生活方式
348. 作者认为“实地研究”与其他几种研究方法的主要不同点在于:
A. 更多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研究倾向
B. 通过研究成果建立新的理论架构
C. 研究过程强调研究者的亲身参与
D. 更多更深入地理解当前社会现实
349. 根据文意,下列对“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概括不准确的是:
A. 强调研究的规范性、精确性和客观性
B. 尽可能按照自然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
C. 关注整个研究过程的特殊性及深入性
D. 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的方法
350. 如果把这篇文章分为三个层次,最恰当的一项是:
A.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C.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346.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和”表并列,所填词语应与“参考”意思相近。“参
考”指为了学习或研究而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探寻”指勘探、找寻;C 项“追随”指跟随,
均不能和“参考”构成并列关系,排除 A 项和 C 项。B 项“凭借”指依靠,
通常搭配手段、工具等,排除 B 项。D 项“借助”指靠别的人或事物的帮
助,放在这里指通过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的帮助
来理解农村社会和农民阶层的生活状态和行为特征,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 D 选项。
347.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的原
因”出现在文章第②段。根据反面论证“如果不能深切了解中国农民和农
村的社会生活及其结构特征,就很难了解为什么农民会选择这种金融组织
形式和融资方式,而拒斥另一种金融组织形式和融资方式,就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领域 获得了极大的成功,而有些金融机构却负债
累累乃至于倒闭。”可知,“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领域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原因是:能深切了解中国农民和农村的社会生活及其结构特征,了解为什
么农民会选择这种金融组织形式和融资方式,而拒斥另一种金融组织形式
和融资方式。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C 项和 D 项文段中都有?及,符合文意,正确。
B 项文段未体现,属于无中生有,错误。
因此,选择 B 选项。
348. 【解析】
第一步,观察选项,定位原文。文章第⑤段主要叙述了实地研究与实验研
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这三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根据“而以实地研究为
代表的定性研究方法,则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倾向”可知,“实
地研究”与其他几种研究方法的主要不同点在于体现了人文主义方法论的
倾向。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 A 选项。
34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
A 项和 D 项对应第⑨段中的“具有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社会研究者,
通常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以及定量的文献研究的方式,以凸现研究的
规范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符合文意。B 项对应“其中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严格按照自然 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符合文意。C 项对应“而具有人文
主义方法论的学者……以凸现研究过程的特殊性、深入性和主观性”,是
对人文主义方法论的概括,而不是“实证主义”,属于偷换概念。
因此,选择 C 选项。
35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①②段指出研究农村首要的问题是什么及原因,③到
⑦段介绍了社会研究的四种方法及它们的基本要素、方法论倾向、研究目
的、用途等,⑧⑨段指出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并比较了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社会研究者和人文主义方法论的学者的不同之处。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选项符合上述分析。
因此,选择 B 选项。
(复合题)每?起屈原的《涉江》,人们总喜欢把它与《离骚》作比较, 有人说它是“一部小型的 《离骚》”,有人认为,“《涉江》同《离骚》 一样,反映了诗人对真理的追求和遭贬后的愤懑与 不平。”有些学者把《离 骚》和《涉江》都看作是屈原晚年的作品,都写于放逐江南之时,陶今雁 在《 漫谈屈原的〈涉江〉》中说:“《涉江》与《离骚》一样,都是诗人 对一生生活经历的总结,是他晚年流 放于湘沅一带写的。”郭沫若也说过 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不远。屈原在长 期窜逐中, 南下湘沅流域应不止一次,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 是。”(《屈原赋今 译》)固然《涉江》与《离骚》都像一面闪光的镜子, 反映出屈原伟大的人格和贤贞的品质,也像一道深深的辙 印,印下诗人求 索中坎坷的历程。但《涉江》与《离骚》是有明显的不同的,仅就写作时 间与地点来说,差别 也是巨大的。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地点,我对 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作于放逐汉北之 时,大约是楚怀 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 这个问题,还可以从《离 骚》本身的内容来看。细析《离骚》诗意,诗中 对君王听信谗言、朝废昔替,是有理怨和责难的,但也有希冀 和期待,希 望他能改其度,继前王之踵武;同时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但也表 示要珍惜这大好时光,并 没有自弃和绝望。有对自己受谗遭贬怀着牢骚和 不平,但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这与后期作品那种决绝的 调子,凄凉 的色彩是有所不同的。在《离骚》中,我们看不到《涉江》中“世溷浊而 莫余知兮,余将高 驰而不顾”,“哀南夷之莫吾知倔,旦余济乎江湘”那 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我们也听不 到像《悲回风》中“吾怨往昔之所 冀兮,悼来者之逖逖”,“骤谏君而不听兮,任重石之何益 ”(“任重石” 即抱石投河之意)那种君王、对前途完全绝望的凄绝的心声。相反地,它 却有 着强烈的牢骚和不平。一个人只有在有希冀、有企求之时,才会有因 实现不了这希冀、企求而产生的牢骚和不 平。不然,也就如老子所云“无 扫 可无不可”了。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如 同白居易 所云,“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另外,《离骚》中还有强烈的改变 现实的自信心, 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了。
357. 第 1 段意在说明:
A.《涉江》与《离骚》都反映了屈原的伟大人格
B.《涉江》为屈原壮年时期写于湘沅流域
C.学者们对《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观点不一
D.《离骚》是屈原四十四岁左右写于汉北的作品
358. 第 2 段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
A.《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B.写作《离骚》时,屈原年轻气盛,常为是非而不平
C.屈原年轻时也曾常常为世道不公而鸣不平
D.屈原把壮年时期的牢骚与不平表达在了《离骚》中
359. 第 2 段旨在从内容的角度证明《离骚》:
A.充满希冀与不平,是充满生机的作品
B.不同于《涉江》和《悲回风》的格调
C.充满牢骚与希冀,以此证明它不是晚年作品
D.没有表达自弃和绝望,但有对年华易逝的惋惜和懊丧
360. 依据原文?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中的“传统的看法”暗指《涉江》的写 作时间与《离骚》大致相同
B.郭沫若的“余昔以《涉江》作于《哀郢》之后,今知其非是”一语,说明《涉江》之作殆 与《离骚》相去很远
C.《离骚》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说明屈原当时还有进取心,对 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
D.《离骚》主要反映的是屈原的政治理想抱负,而《涉江》则更多体现了屈原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
357.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一段首先援引他人观点,探讨了关于《涉江》和《离
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然后通过转折关联词“但是”引出作者的观点,
他认为《涉江》和《离骚》有明显不同。最后又做了进一步说明,即关于
《涉江》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同意传统的看法,但关于《离骚》的写
作时间和地点,作者并不同意传统的看法,作者认为《离骚》作于其放逐
汉北之时,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文段结构为“分—总”,主旨句
在转折后,主要论述作者对于《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看法。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D 选项。
358. 【解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白居易的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出现在第
二段后半部分。文章先?出了观点,即从内容也可以看出《离骚》的写作
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然后从《离骚》的内容上对这个观点进行了
细致的分析,接着通过“所以”得出结论,即文段的重点:这牢骚和不平
也正是有进取心的产物。最后援引白居易的诗句来进一步论证作者的这个
观点。故引用白居易诗句“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意在说明的是《离
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心。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 A 选项。
【拓展】B 项和 C 项:“年轻气盛”“年轻时”在文中均未?及,无中生有。D 项:
偏离文段重点,文段重点为《离骚》中的牢骚与不平反映了屈原具有进取
心。
359.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文中第一段的重点即作者的观点,认为屈原《离骚》
的写作时间和地点并非是在晚年,而是在他四十四岁左右。接着第二段是
对第一段的观点进行论证:通过分析《离骚》的写作内容,并与《涉江》
内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即《离骚》表达的并不是对君王以及对前
途的绝望,而是充满了牢骚和希冀,是一部积极向上充满生机的作品,所
以《离骚》的写作时间和地点不同于《涉江》,不是屈原晚年的作品,从
而印证了第一段的观点。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第二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同时点明了第一
段的观点。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B 项和 D 项:三者均为《离骚》的内容特点的表述,并非从内容角
度分析《离骚》的目的。
360.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章,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对于《涉江》的写作时间与
地点,我对传统的看法是没有疑义的,但《离骚》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可知 ,“但”转折后作者表达的是《离骚》与《涉江》的写作时
间是不同的,由此可知,转折前“传统的看法”暗指原来的学者都认为《离
骚》与《涉江》的写作时间都是在屈原晚年,即同一时期,符合原文,排
除。B 项对应第一段,根据“郭沫若也说过下面的话:‘《涉江》之作殆与
《离骚》相去不远……’”可知,“《涉江》之作殆与《离骚》相去很远 ”
说法错误,属于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当选。C 项对应第一段“《离骚》
却是作于放逐汉北之时,大约是楚怀王三十年(公元前 299 年)之前不久,
当时屈原应为四十四岁左右”和第二段“所以,这牢骚和不平也正是有进
取心的产物……这更是一个对事业和前途并未绝望的人的心理特征”,符
合原文,排除。D 项对应第二段“细析《离骚》诗意……有希冀和期待 ……
并没有自弃和绝望……对未来也还抱有希望企求……在《离骚》中,我们
看不到《涉江》中……那种对世事极度伤心的态度”,符合原文,排除。
因此,选择 B 选项。
(编辑:辽宁华图_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上一篇:2024黑龙江省国考大纲在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