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7 08:31:26 辽宁选调生考试网 http://ln.huatu.com/xds/ 文章来源:辽宁华图
大连华图_辽宁选调生招聘考试网为您提供2023辽宁选调生考试备考文章:辽宁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2023年(5月27日)。更多2023年辽宁选调生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选调生考试频道(https://ln.huatu.com/xds/)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大连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选调生考试备考文章:辽宁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2023年(5月27日)
6. 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境内所有要素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的总和。下列选项中,应计入本年GDP的是:
A.上年下订单本年生产的拖拉机
B.上年生产而本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
C.往年购买而在本年转售给他人的拖拉机
D.本年下订单而次年生产的拖拉机
【答案】A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第一,国内生产总值是用最终产品和服务来计量的,即最终产品和服务在该时期的最终出售价值。第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即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在市场上达成交换的价值。第三,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第五,GDP不是实实在在流通的财富,它只是用标准的货币平均值来表示财富的多少。上年销售的,但是今年才生产,符合最终产品的计量部分,应当计入当年GDP中。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上年生产在本年销售出去的拖拉机,在去年已经生产出来,应该计算在去年的GDP内。B项错误。
C项:虽然在今年销售,但不是今年生产的产品,而是往年生产的且已经实现过其产品价值的,计入往年GDP中。C项错误。
D项,虽然销售,但还未生产,不是今年的最终产品,不应计入本年的GDP。D项错误。
GDP包含的项目:①消费:家庭购买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家庭购买私家车等;②投资: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存货投资。比如企业投入机器设备,家庭购买住房等;③政府购买:政府的购买性支出,比如国防的支出等;④净出口:即出口减进口的差额。
7. 人事考核是对员工能力和素质所进行的综合考核,其目的在于刻画员工的特点,为其更好地发挥特长创造条件。人事考评中由时间和心理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于:
A.集中趋势偏差
B.刻板印象偏差
C.主观好恶偏差
D.近因效应偏差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学基本原理知识。
第二步,近因偏差是指人们在判断事物发展趋势时,会认为未来事件将会和近期体验高度类似。近因效应指评价者只凭员工的近期(绩效评价期间的最后阶段)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即员工在绩效评价期间的最后阶段绩效的好坏,直接影响其在整个绩效评价期间的绩效评价结果。人事考评中由时间和心理因素引起的误差属于近因效应偏差。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主观好恶偏差是指领导者主观上的好恶对选才用人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下属若与领导的好恶相吻合,便容易导致言谈上的投机和感情上的共鸣,这便是社会心理学所说的“相似性吸引”;反之,若与领导好恶相悖,即使德才俱佳,也可能难得认同。其二是,由于领导者的个性、爱好及经历遭际等原因,可能形成一些不适当的偏好,若下属的性情行为言谈风度与领导者的偏好相合,便容易引起好感;反之则可能导致心理上的排拒。
4. 邓小平同志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用中国共产党的实践和经验,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增添了新内容,使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有了若干个“第一次”的新观点、新结论,其中不包括:
A.第一次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第一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C.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
D.第一次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第一次以比较完备的形式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并且用这个思想,深刻地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由此,“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根本思想”的提出者是毛泽东而非邓小平。C项表述与题意不符,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BD项:从1978年到1992年,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和南方谈话两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为标志,邓小平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以科技进步、教育优先为基础;第一次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第一次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ABD项排除。
5. “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这说明:
A.粮食价格上涨
B.粮食的需求弹性小
C.粮食供给不足
D.自然灾害导致粮食价格不稳定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微观经济知识。
第二步,“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出自《汉书?食货志》,意思是:粮价太高,就会损害民众(士、工、商)的利益;粮价太低,又要伤害农民的利益。民众受到损害,就会流离失散;农民受到伤害,就会使国家贫穷。对于国家而言,粮价过高和过低都会对国家利益产生不良影响,保持粮价稳定,民安才能国泰。籴贵伤民,贱则伤农,说明粮食价格高低变化会对不同的主体有影响,但需求量并不会受影响,因为粮食是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对价格的变化不敏感。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粮食价格上涨,会损害民众利益,但过低也会带来危害,这一点选项未提及。A项错误。
C项:粮食供给不足,供小于求,会导致粮价上涨,损害居民利益,但未提及“甚贱,伤农”,表述片面,C项错误。
D项:自然灾害在题干中未提及,为干扰项。D项错误。
以上这些就是大连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3辽宁选调生招聘考试文章:辽宁选调生考试每日一练2023年(5月27日),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编辑:lnht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