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7 11:20:56 公务员考试网 http://www.huatu.com/ 文章来源:辽宁分院
辽宁华图_辽宁教师资格考试网为您提供2022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文章:2022辽宁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时长。更多2022年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敬请关注辽宁教师资格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jiaoshi/)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教师资格考试备考文章:2022辽宁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时长
一、考试方式
辽宁省2022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采用纸笔考试方式。按准考证上的要求到指定地点参加考试。
二、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
(一)全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日期为2022年3月12日,具体时间安排如下:
(二)初级中学、高级中学的“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笔试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音乐、体育与健康、美术、信息技术、历史与社会、科学、通用技术等16个学科。(三)申请中职文化课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各科笔试。
(四)申请中职专业课及中职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人员参加中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两科笔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纳入面试环节考查。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2辽宁教师资格考试文章:2022辽宁上半年教师资格笔试时长,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图书推荐: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技巧资格证笔试中小学科二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学,或者破坏校舍及其财产的应由( )处罚。
A.学校 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 D.公安机关
2.个体发展中出现的两个反抗期分别是( )。
A.0-2岁和高中期 B.2-4岁和初中期
C.2-4岁和高中期 D.0-2岁和初中期
3.提出多元智能理论的是( )。
A.布鲁纳 B.赞科夫
C.皮亚杰 D.加德纳
4.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它具有( )的性质任务,又有( )的性质任务。
A.教育学,心理学 B.心理过程,心理现象
C.内部需求,道德规范 D.教育方针,心理分析
5.以发展学生能力为主的教育是( )。
A.增强教育 B.骑士教育
C.形式教育 D.实质教育
6.德育原则是德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以下表述能反映因材施教原则的是( )。
A.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C.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讷于言而敏于行
D.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7.教师入职以后,很快会把精力用到教学上,他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成绩,从而把精力放在如何上好一堂课上,考虑诸如“教学材料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以及“如何掌握好教学时间”等等。按照富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理论,具有这些表现的教师处于( )。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学生阶段 D.关注知识阶段
8.学生性格过分内向,害怕在社交场合说话,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说话时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属于( )。
A.嫉妒心理 B.抑郁状态
C.强迫行为 D.社交恐惧
9.进入小学后,小明喜欢上了学英语,每天必须要听英文广播或者看英文动画片。根据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可知,他处于( )的发展阶段。
A.亲密对孤独 B.勤奋对自卑
C.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信任对不信任
10.班主任工作中,要把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有机结合起来,爱寓于严,严出于爱,让学生不断获得进步的内在动力。这体现了班主任工作的( )。
A.严慈相济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以身作则原则 D.民主公正原则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基于上述法律规定,题干中的行为应该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故本题选D。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反抗期。在个体发展过程中,大约存在两个反抗期: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4岁之间,几乎与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重叠。这时期儿童反抗主要是指向身体方面的,即反对父母对他们身体方面的约束。第二反抗期则出现于初中阶段,这里的反抗主要针对某些心理内容的,例如:希望别人尊重他们,承认他们具有独立人格。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故本题选D。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所以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故本题选A。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形式教育。形式教育主张发展学生的能力为主,注重学科的智力训练的作用,但片面强调古典学科,忽视了学科和教材的实用性。C选项符合题意。D选项,实质教育论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发展能力。故本题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B选项意思为:(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干什么。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故本题选B。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富勒和布朗将教师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其中,关注情境阶段的特点是,教师较多关注教学所需的知识、能力与技巧,以及尽其所能地将其所学运用于教学情境之中,诸如“教学材料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等。故本题选B。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交恐怖症。嫉妒是指人们为竞争一定的权益,对应当团结的人怀有的一种冷漠、贬低、排斥、亦是敌视的心理状态,抑郁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指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精神颓废的状态。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害怕在社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因双手发抖、脸红、声音颤抖、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题干中的描述符合社交恐怖症的症状,故本题选D。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小学阶段处于勤奋对自卑(6—12岁)阶段。本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能力的实现。A选项是18—30岁,C选项是12—18岁,D选项是0—1.5岁。故本题选B。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相关知识。严慈相济原则即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合理要求转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故本题选A。
资格证笔试中小学科二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旧知识的巩固,并积极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这位教师所遵循的学习理论主要是( )。
A.认知结构学习论 B.建构主义学习论
C.认知同化学习论 D.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2.学生在理解力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总结学习
3.下列学习策略中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 )。
A.寻求同学帮助 B.做笔记
C.列提纲 D.设置目标
4.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 B.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 D.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5.对于气质,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好坏之分 B.气质是可塑造的
C.有好坏之分 D.秉性难移指的是气质
6.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尝试一题多解。这有利于训练学生的( )。
A.集中思维 B.发散思维
C.再现思维 D.抽象思维
7.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 )。
A.嗅觉的适应现象 B.味觉的适应现象
C.感觉对比 D.感觉的相互作用
8.学校利用板报、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旨在体现教育理念,实现育人功能。在课程分类中这属于( )。
A.隐性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学科课程
9.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制 B.个别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10.只要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说明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继承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认知同化理论。同化理论:同化指新知识被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吸收,新旧观念发生相互作用,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并使原有认知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是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学生习得新知识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的先备知识。本题强调“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加以联系”,符合认知同化理论。故本题选C。
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知识学习的分类。奥苏贝尔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将知识学习分为下位学习(类属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其中,类属学习包括派生类属学习和相关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这种学习比较简单,只需经过具体化过程即可完成。当新知识扩展、修饰或限定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并使其精确化时,便产生了相关类属学习。题干描述的是先学习“力”,再学习“重力”,“重力”属于“力”的一种,因此属于派生类属学习。故本题选A。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又分为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又分为时间管理策略、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学业求助策略。其中,选项A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学业求助策略,选项B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选项C属于认知策略中的组织策略。而选项D属于元认知策略中的计划策略。故本题选D。
4.【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原则。中小学常见的德育原则有疏导性原则、导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等。其中,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在贯彻该原则时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题干表述中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学生无可救药,那就是没有“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没有发现学生积极方面,违背了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故本题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气质。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人的气质是先天形成的,主要受生理因素制约,因此气质具有稳定性。但也不是一成不变,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气质是人的天性,无好坏之分。故本题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思维的类型。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题干中,“一题多解”是从一个问题想到多种答案,体现的是发散思维。故本题选B。
7.【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感觉适应。感觉适应是指相同的刺激物持续地作用于某一特定感受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就是嗅觉适应的表现。嗅觉适应表现为嗅觉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故本题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分类。隐性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题干中学校利用板报、窗、走廊、墙壁、雕塑、地面、建筑物等媒介,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属于隐性课程。故本题选A。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简称“班级教学”。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目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制。故本题选A。
1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永恒性。教育的永恒性指教育是新生一代的成长和社会生活的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永恒范畴。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故本题选C。
(编辑:lnht01)
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