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3-13 08:07:34 辽宁公务员考试信息 http://ln.huatu.com/gwy/ 文章来源:辽宁华图
辽宁华图_辽宁公务员考试为您提供2025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铁岭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什么时候开通。更多2025年辽宁公务员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公务员考试频道(http://ln.huatu.com/gwy/)或者关注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 话:400-024-1113。辽宁公务员考试专属客服:点击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公务员考试备考文章:2025铁岭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什么时候开通
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已缴费的报考者,于2025年3月10日9:00至3月16日9:00点击上方图片进入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自行打印准考证。请考生妥善保管,笔试、面试、体检阶段需要使用,丢失不补。
笔试时间和地点
笔试时间:2025年3月15日,9:00至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至16:30《申论》。
2025年3月16日,9:00至11:00《专业科目》。
笔试地点:本次考试在全省各省辖市设置考区。
报考者要按照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参加考试,并必须携带报名时使用的身份证件。监考人员依据报考者准考证、身份证件和考场座次表,核验身份,实施监考。考试当天报考者无法出具报名时的身份证件但仍坚持要参加考试的,应说明具体缘由,写出承诺书,并服从工作人员关于重新采集照片、留取身份特征生物信息等方面的安排,方可进入考场参加考试。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查看: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职位表>>>>
以上这些就是辽宁华图老师为大家分享的2025年辽宁公务员考试文章:2025铁岭公务员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什么时候开通,期待大家继续关注同类话题的学习!
相关信息推荐: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辽宁省考备考技巧
定义判断小技巧—巧用内涵定义
题目:生态移民是指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而进行的移民,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将当地人民整体迁出的移民。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生态移民的是:
A.贵州省某山区因土地出现石质化现象,该地区村民被迁往他乡
B.几百年前,中原一带的居民为躲避战争,整体迁到南方,成为客家人
C.某村落位于山谷中,交通十分不便,为更快致富,村民集体研究决定移居山外
D.张三的父母家住三峡库区,由于修水库,其父母将家产变卖,来到上海与张三一起居住
上面的题目并不算难题,但是,我们如何更快速准确的确定答案呢?
首先,先让我们简单理解什么是内涵定义:内涵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定义。核心是通过属加种差的方式让你认识一个事物区别于另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所谓的属加种差指的是“被定义项=种差+属”这种结构,例如,“人是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的B。”在这里,“人”是“B”这个属概念的种概念,“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将人与其他B的种类区别开来的“种差”。内涵定义可以直接把被定义项本身拆成两个关键词。比如立体农业,要考查农业,但是更重要的体现立体。
接下来,利用内涵定义我们如何来解题呢?以上题为例,“生态移民”的属概念为“移民”,将这个定义与其他移民做区分的种差为“生态”。那么,我们先了解移民指的是“当地人民整体迁出“,去选项中做对比,不属于移民的选项可以优先排除。此时,我们会发现,D选项:张三的父母家住三峡库区,由于修水库,其父母将家产变卖,来到上海与张三一起居住。其中迁居的只有个体家庭,不属于“当地人民整体迁出”,不符合定义,可以优先排除。
最后,我们再来理解“生态“一词,指的是“为了保护某个地区特殊的生态或让某个地区的生态得到修复,也指因自然环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的条件而进行的移民”,接着我们再去选项中筛选符合要求的选项。A选项:贵州省某山区因土地出现石质化现象,该地区村民被迁往他乡。搬出原因为“土地石质化”,属于“因自然坏境恶劣,不具备就地扶贫条件而进行的移民”,保留。B选项:几百年前,中原一带的居民为躲避战争,整体迁到南方,成为客家人。搬出原因为“躲避战争”,不属于为“保护或修复生态”,不符合定义,排除。C选项:某村落位于山谷中,交通十分不便,为更快致富,村民集体研究决定移居山外。搬出原因为“交通不便”,不属于“保护或修复生态”,不符合定义,排除。至此,我们可以确定本题答案为A选项。
通过本题,我们发现,巧用内涵定义的拆词法,可以极大的节省我们的做题时间,尤其是对于词语较为理解的时候,更是可以通过拆词快速确定答案。即使是对于拆分后的词语不够理解,拆词法也可以起到一定作用,例如:“编剧式观影者”,通过拆词可以拆分成“编剧式”和“观影者”,此时,同学们理解什么是“观影者”,可以快速到选项中排除不属于“观影者”的选项,接下来,在读题干的时候,也可以有所侧重,重点去理解什么是“编剧式“,这样有重点的阅读题干,一来可以节约时间,二来也可以加深对重点内容的印象,避免因遗漏关键点而导致失误。
由此,我们发现,虽然定义判断涉及的定义范围较广,部分题干较长,但是,巧用内涵定义拆词的方法,再细心观察题目,仍然可以更快更准的选出答案。所以,同学们在面对定义判断题的时候,除了利用关键信息法保证准确率,巧用内涵定义也会使定义判断有进一步的提高,节约更多时间,获得更高的准确率。
判断推理:明确策略,让你的备考更高效
判断推理这个模块特别注重逻辑与思维,加之考点多而细,因此不能盲目刷题,首先应该明确适合自己的备考策略,才能高效利用时间,少走弯路。对此,向各位小伙伴分享一些备考经验~
基础夯实
备考前期需理清判断推理都考什么,每种题型的解题原则和技巧是什么,把基础、核心、高频的知识点都掌握完全,只有地基搭建好了,做到基础不落一个,才能提升得更快。基础阶段学知识点大多时间是老师在输出,这个阶段需要保证所有基础知识点全部掌握,做到没有盲点,可以在系统听完理论知识以后,整理思维导图,建立自己的理论框架,自己写过一遍,会理解得更加深刻清晰。
刷题提升
刷题阶段是快速提升的一个阶段,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古人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确实是这样子的,要珍惜真题,把真题反复刷,每次都当成新题来做,相信每次都会有不一样的思考和收获。
一开始可以按模块刷,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及逻辑判断四大题型在行测判断模块都非常重要,每个模块的考察重点和解题思维不一样,可以有针对性地攻克模块,后续再限时刷套题,根据个人情况给自己限定时间,每次刷题都创造好紧张的氛围,学会取舍,舍得舍得,不舍不得,才能把握好真正考试时的节奏,确保会做的题目不丢分。
归纳总结
机械刷题的效果往往不会太好,各位需及时总结回顾,勤加翻看基础知识和错题集,把一类题总结在一起,例如图形题,专门总结“黑白格专题”、“汉字专题”、“字母专题”等,知道一类题可以有哪些考法,从而把一类题学会,下次再碰到就得心应手了。
稳住心态
不同同学的备考时间各有不同,有些同学备课战线拉得很长,提前半年甚至更久就开始备考,经常觉得坚持不下去;有些同学考前两个月甚至临近考试最后一个月才开始备考,认为准备不充分没希望了。总而言之,备考过程中可能或多或少会出现放弃的念头,这时候可以去户外运动运动,或者和同学、家人、老师倾诉,暂时给自己放一天假来释放压力,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最好的身体状态和心理状态继续备考,迎接考试的到来!
公考就是一个千军万马过大河,影响因素很多,结果很不确定的一场战役,很多考生往往在备考阶段甚至是考前一天放弃了,所以我们始终得坚定信念,正如“目标不是谁都能达到的,但它可以作为瞄准点”,虽然前路漫漫,看不到尽头,充满未知,但我们能做的是坚持不放弃。“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这句警句送给大家,千万不要放弃,一直努力吧,相信终将会收获一个自己满意的结果。
判断推理备考:削弱型题目
在行测可能性推理的削弱型题中,我们常遇到一种选项,就是“另有他因”。这种选项出现频率很高,但大家会发现,有时我们选了这样的选项后,却不是正确答案。究其原因,除了涉及力度比较外,大多数同学还是没有能够区分清楚到底选项是另有他因还是无关选项,没有认清“另有他因”的本质。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出现了另外一个原因,就一定是另有他因吗?其实不然。下面我们通过两个例子一起来学习一下。
例1
《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研究成果:吃白米饭最多的人和最少的人相比,
患糖尿病的风险会增加 55%。有人据此得出结论,多吃白米饭易患糖尿病。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
A.吃白米饭多的人,其他类型食物的摄入量也高
B.遗传等其他多种因素,也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华图解析】A。题干结论:多吃白米饭易患糖尿病。A项,吃白米饭的人同时还有另一个特征:其他类型食物的摄入量也高,所以患糖尿病的原因可能不是吃白米饭,而是其他类型食物的摄入量高,另有他因,削弱,保留。B项,遗传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那多吃白米饭会不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呢?不清楚,无关项,不能削弱,排除。故本题选A。
【要点一】这道题的A、B两个选项都提及了其他的原因,但为什么一个是另有他因,一个是无关呢?这就涉及另有他因的第一个要点:同主体。两个原因发生在同一主体上,我们才能说结果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原因b,而是不是因为原因a。如果没有发生在同一主体上,则是无关项,不能削弱。
例2
研究显示,约200万年前,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处理食物,例如切肉和捣碎植物。与此同时,人类逐渐演化形成较小的牙齿和脸型,以及更弱的咀嚼肌和咬力。因此研究者推测,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研究者的观点?
A.200 万年前人类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这加速了人类脸型的变化
B.在利用石器处理食物后,越来越多的食物经过了程度更高的处理,变得易于咀嚼
【华图解析】A。题干结论:在200万年前,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从而导致人类脸型的变化。A项,在200万年前人类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这加速了人类脸型的变化。说明人类脸型的变化可能不是因为工具的使用减弱了咀嚼的力量,而是因为人类食物类型发生了变化。另有他因,削弱,保留。B选项,说明利用石器处理食物使得食物变得易于咀嚼,进而导致人类脸型发生变化,加强了题干观点,排除。故本题选A。
【要点二】题干和A选项都提及200万年前这一时期。两个原因发生在同一时期,我们才能说结果的产生可能是因为原因b,而不是因为原因a。如果没有发生在同一时期,则是无关项,不能削弱。
通过这两道题希望大家以后在看到另有他因的时候,能够准确识别。切记,满足“同主体”或“同时期”的才是“另有他因”。
(编辑:lnht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公告啥时候出?
报考问题解惑?报考条件?
报考岗位解惑 怎么备考?
冲刺资料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