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2 10:34:07 辽宁三支一扶考试网 http://ln.huatu.com/szyf/ 文章来源:华图教育
辽宁华图_辽宁三支一扶招聘网为您提供辽宁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犯罪主观方面。更多2022年辽宁省 三 支一扶招聘信息敬请关注辽宁三支一扶招聘网频道(http://ln.huatu.com/szyf/)或者 关注 辽宁华图微信公众号(syhuatu),辽宁华图咨询电话: 400-024-1113。
辽宁华图小编为您整理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主观方面:指行为人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这种心理态度包括罪过和犯罪的目的、动机几种因素。
1.故意
(1)直接故意——明知且希望
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间接故意——明知且放任
指的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过失
(1)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过于自信的过失
是指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3.无罪过事件
行为虽然在客观上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不可抗力是由于行为人不能依自己的意志支配自己的行为。
意外事件是因为行为人主观上根本不能认识到损害结果会发生。
【例题】
1.(单选题)赵某为了防止果园中的果子被偷。明知道私拉电网可能会导致他人死亡,还是在果园四周拉上电网,最终导致前来偷水果的夏某触电身亡。赵某的行为应被认定为( )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A项,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内心并没有“希望”的心理状态。不是直接故意,A项错误,排除。
B项,间接故意是犯罪故意的一种类型,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所谓放任,就是既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而是放任自流,听之任之,任凭它发生与否,对结果的发生在行为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但在心理上是肯定的,不与其意志冲突。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即无所谓希望,也无所谓反对,属于间接故意。B项正确,当选。
C项,疏忽大意的过失,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心理上存在故意,不是过失。C项错误,排除。
D项,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赵某私拉电网导致夏某触电身亡,对于夏某的触电身亡,赵某心理上存在故意,不是过失。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单选题)甲为了杀死乙,在乙的饭菜里投放毒药。甲明知丙可能因为与乙分食而中毒,却不顾丙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 )
A.均为直接故意
B.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
C.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犯罪概述。我国《刑法》界定了犯罪主体的主观要件:故意和过失。其中,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如果行为主体希望结果的发生就构成直接故意,如果是放任了结果的发生,则是间接故意。因此甲对乙的死亡属于直接故意,甲明知丙可能因为与乙分食而中毒,仍然实施下毒的行为,故甲对丙属于间接故意,C项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相关信息推荐:
2022辽宁三支一扶招聘考试招考公告、职位信息、招考条件、报名指导
(编辑:lnht01)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
上一篇:2022辽宁三支一扶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之刑法知识:单位犯罪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