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17 15:19:55 辽宁公务员考试网 http://ln.huatu.com/gwy/ 文章来源:未知
随着高考临近,各地考生正在加紧“冲刺”。日前,媒体曝出孝感“吊瓶班”和东莞“赤膊班”现象,更是把高考竞争的白热化进一步升温。不少人认为,这些极端现象的出现,都是源于“万恶”的高考制度。
在高等教育资源有限的现实背景下,高考竞争的激烈状况不可避免。正因如此,一些考生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学校老师恨铁不成钢,为了自己的孩子、学生能够在考试中胜出,采用加班补课、补充营养等办法进行“恶补”,既在情理之中,也多少有点你情我愿的意思。把学生的高负荷完全归咎于高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点出了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但显然忽视了高考背后复杂的社会心态。
高考制度的确需要改革。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现有高考制度暴露出评价标准过于单一,不能有效体现学生个性特长的缺陷,迫切需要改革完善评价体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同样,由于城乡、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高考还面临着如何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孩子提供公平机会的考验。另外,从近年来高校扩招和自主招生来看,高考的“独木桥”的确拓宽了,但从考试到招生的“掐尖游戏”并未停歇,如何在多元选拔考生的同时,确保招考的公平性,又成为横在高校面前的一大难题。显而易见,这些要求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对高考无限质疑,并不能解决眼下高考所面临的困境。
“妖魔化”高考、全盘否定现有高考制度,是不理智的表现。统计显示,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7年的30年间,高考为国家选材3600多万人;在没有更加行之有效的遴选人才办法之前,在缺乏高效配套的监管机制的背景下,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的高考选拔制度,至少杜绝了暗箱操作的可能,保证了不同社会背景考生最基本的机会公平。
当前,高考改革正在逐步推进。北大、清华等名校主导的自主招生推开,校长制、自主联考为更多的考生提供了机会;最近,山东率先打破户籍限制,启动“异地高考”改革,也将改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应考条件。这些制度的完善,需要充分的试点和经验总结,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此,这些改革尽管为高考制度带来了新的参照标准,但在改革条件成熟之前,大部分考生还是需要通过现有的高考渠道,来争取进一步深造的机会。
现有高考制度并不完美,却是现阶段最可行的办法。推进高考改革不能靠空中楼阁式的描绘,另起炉灶的社会成本又过高,只有根据客观实际,在总结现有高考制度优点和缺点的基础上,不断加以创新,才能保证社会人才选拔机制既相对稳定,又不断融汇新的时代内涵。
(编辑:admin)贴心微信客服
贴心QQ客服